讓小孩學會彈鋼琴,拉小提琴是很多中國父母的心願,因為在我們的社會裡小孩會精於琴藝是一種智能卓越的象徵,也是小孩日後進入中上流社會的一種基本技藝。在崇尚優雅的高級社會階層,一個人不會彈鋼琴,拉小提琴或是不會任何樂器就像他不會打高爾夫球一般糟糕,不管這個人有多少財富多聰明,這就像是爆發富想擠入名門世家一樣不可能會被人敬重讚美。在美國想要申請優秀的大學也需要有「會彈琴」「會拉提琴」來強調自己才藝雙全,各項的智商表現都很突出。因此,只要是經濟能力許可的家長一定都會想要讓自己的小孩去學琴,很怕自己的小孩因為不會鋼琴而被人藐視,誤了小孩的前途。

不管家長是基於社麼樣的理由想讓小孩學琴,但是鋼琴這種技能不是想學就可以學會的。要學會彈鋼琴,需要眼,腦,手,甚至腳的協調反應,而且還需要某種程度的聰明才能學會看譜的竅門,眼睛看著譜,手指就要能立及做出反應動作。這種首腦眼要同時並用的技能不是很容易學的,不要說是年紀小的小孩,連大人自己都很難做到。所以,基本而言,學鋼琴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練琴更是一件痛苦的事。

學鋼琴想要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進步就需要很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練習,把所有的音府靠著刻苦的練習把它變成是一種的手指立即反射動作,這樣曲子聽起來才會流暢,鋼琴的手指技巧才會精進,琴藝才會慢慢進步。要練鋼琴,從理論上說來應該是不會是太困難,可是要練起鋼琴來,反反覆覆同樣一個東西,斷斷續續的魔音傳腦,眼睛看了手彈不來,手會彈了可是音不對,有時音對了,但是拍子不對,況且小孩的手指發育尚未完全,不但手指不夠長,手掌不夠大,要訓練他們的手指的靈活和力度也遠比大人來得困難。因此要小孩練琴,除非這小孩真的是音樂天才,曲子一學就會,否則對任何普通的小孩來說,練琴就是一種極端痛苦的折磨,要專心一致練個十分鐘的琴比跑步半小時還更身心疲憊。對很多靜不下來的小孩來說,他們寧可整個足球場來回跑十圈,他們也不願意坐在椅子上練琴十分鐘。

即使很多小孩不樂意練琴,很多家長對於小孩花很多錢學鋼琴這件事非常耿耿於懷,覺得自己既然付了高額的學費就一定要把小孩逼出成果來,這樣才能有收穫,才能有投資的報酬。每次上課之前一定要強迫小孩把該練習的功課完美的練好,甚至還要小孩預習老師下次可能會教的曲子,這樣才不會浪費錢,把學費利用到最高效益。當小孩好不容易可以坐在椅子上練琴半小時的時候,做媽媽的往往又會求好心切,覺得要練一小時才夠。當小孩練完一小時,媽媽又會覺得兩小時才能充分練習到。做父母的永遠都覺得自己的小孩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可以再練得更多,學得更好,很難有知足的時候。

很多媽媽們為了訓練出音樂神童出來,求好心切到令人害怕的地步。她們為了讓小孩練琴,可以使出各種手段。溫和的通常是以交換條件的方式,例如,練一個小時的鋼琴就可以看半小時電視,或是可以吃一個冰淇淋。兇一點的,就是拿個藤條在小孩旁邊伺候著,小孩一休息就打手心做為懲罰。當然,陪小孩練琴還分消極和積極兩種方式。消極的父母是只有嘮叨小孩要趕快去練琴,他們最主要的功能只是把小孩趕鴨子上架,把小孩拉到鋼琴前面就好,實質上不太清楚小孩到底練什麼東西。積極一點的陪琴父母,他們的工作不但是要陪小孩一起練習,他們還更積極的做監督指導的教練工作。他們一起陪小孩上琴課,課堂上還幫小孩做筆記,錄音,替小孩發問特別要注意的事項。在家,他們就要盡各種手段,在一個星期之內讓小孩練出成果,讓小孩要跟老師彈得一樣好。他們監督小孩的每個音符是否彈對,拍子是否正確,手指的姿勢是否正確,大小聲是否拿捏準確,曲子的速度是否完美。他們把小孩的練琴時間就當作是嚴格的職業訓練,每一分每一秒都深怕小孩練錯琴,彈錯音而誤了人生的前程,他們比鋼琴老師更投入,把小孩每個練習的時間都當成是嚴格的授課時間。練琴的小孩累,陪琴的父母更累。

就目前為止,最兇狠最投入最能陪小孩練琴的父母大概就是中國鋼琴家郎朗的爸爸。郎朗的爸爸為了培養神童郎朗,他辭掉了工作離鄉背井帶著小孩專門去學藝,郎朗青少年的時候不太想一天練好幾個小時的鋼琴,他爸說他若不想彈琴就去死,連安眠藥都給兒子準備好了。

父母需要陪小孩練琴嗎?如果你問郎朗的爸爸這個問題,他給你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在他眼裡,他一定覺得郎朗如果他這個爸爸從小以死相逼讓郎朗一心學琴所以朗郎才能夠有今天這種登峰造極,成為世界一流的鋼琴家。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有名的鋼琴家,提琴家,即使他們沒有像郎朗這樣的爸爸,沒有像郎朗這樣悲慘的童年,照樣琴藝驚人聞名天下。這就是說,如果一個小孩的音樂天分夠高,對彈鋼琴有極大的興趣的話,即使沒有人逼迫他們,他們照樣可以有非凡的表現,因為天才是很難被埋沒的。中國另一位有名 的鋼琴家,年紀也跟郎朗差不多叫做李雲迪的年輕人,他沒有像郎朗的爸爸逼他,也沒有郎朗誇大戲劇性的臉部表情吸引觀眾,但他照樣一路青雲扶搖直上成了世界 級的鋼琴大師。所謂的神童就是那種天分超群,可以很輕鬆的就學好某種才藝的那種小孩,就因為他們有這種一聽就會,非常容易上手的奇特天分,所以他們才能在 四五歲小小的年齡就彈得比人家學十年鋼琴的小孩更好。有這種天分的小孩,有的甚至還無師自通,隨便彈一下都能大露光芒,用不著父母苦苦相逼也能名聞天下。

現在你隨便在youtube找一下就可以看見到處都是神童。有的兩歲就會拉提琴,有的五歲就會彈蕭邦,六歲跟音樂家一樣彈貝多芬。如果郎朗的爸爸看到這些沒有被鞭子逼出來的外國神童,他大概也會嫉妒的想吐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3oNVmSaMs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c15dAe_o-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OZ31HeZT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Ux4t4W4eVY

當然,朗郎可以把他如今的成功歸功於他的爸爸,因為他的爸爸為了培訓他吃盡了苦頭,心中所承受的煎熬比郎朗自己本身更多更苦。但是,像郎朗這樣一個天才橫溢的孩子,沒有他父親這死逼活逼的練琴的話,他這一輩子就無法跟其他的鋼琴青年才俊較量,完全沒法出人頭地了嗎?如果我們要處處強調沒有郎朗的爸爸就沒有郎朗的今天,這像是說郎朗的天分比起其他鋼琴大師差很多,所以只好用極其嚴格的訓練,用比別人更多更累的魔鬼練習的逼迫下郎朗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如果有人有這樣的推想,這是不是侮辱了郎朗的天分?我想,有天分的小孩如果有學習的熱誠,那麼這些神童日後的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只是看其父母有多著急想讓小孩成名,有多忙著把小孩推向錢莊大道。

天份不是每個小孩都有,也不是每個小孩都是喜歡鋼琴或是小提琴才去學琴的。我們大部分的父母在小孩要開始學琴的時候,其實都只抱著讓小孩學個興趣,最起碼對音樂有個基本的認識,只是小孩一學琴之後,認識了其他學琴的小孩,聽多了某些父母的吹噓,肯定了學琴對小孩人生的重要性之後,媽媽們就會開始期待自己的小孩也是個音樂神童,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彈琴比其他小孩更棒,更希望自己的小孩學了一年之後也去參加什麼地方性的音樂比賽,能夠光宗耀祖一番。只要做大人的一旦想要以小孩來完成自己的夢想的時候,他們逼小孩練琴的意志就會一天比一天堅定,一天比一天更嚴格,以為自己一旦效法郎朗的爸爸,自己的小孩有朝一日也會成為第二個郎朗。

有些小孩 兩歲三歲就被媽媽送去學鋼琴,一天不練上兩個小時的鋼琴不能休息。美國那個出書的菲律賓華裔虎媽,她的小孩如果沒有練上兩個小時的鋼琴就不准吃飯休息。等到小孩在琴藝上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練琴的時間還要加倍。很多父母這樣密集嚴格的訓練小孩,為了只是小孩能夠把鋼琴彈好,比賽得名。

確實,很多小孩原本是沒有什麼超人的天分,但是因為有超人意志的母親逼他們練琴,所以他們在小的時候鋼琴彈得很棒,參加比賽也都得獎,感覺這種逼出來的成果是值得炫耀的。很多外國人都很感嘆,覺得自己的小孩再怎麼有音樂天分,但是一旦要跟亞洲的小孩相比就會被活活的比下去,他們常常懷疑這些亞洲父母都底是怎麼嚴格訓練小孩練琴的,因此他們都誤以為中國的父母每個都是虎父虎媽,以棒子打出神童。

即使很多亞洲的小孩在鋼琴比賽的時候表現出眾,但是,如果你多觀察一下,那些以前靠著父母硬逼著彈琴的小孩,一旦他們翅膀硬了,長大之後,他們卻從此不再碰鋼琴,即使彈個小曲也不願意。他們這些小孩長大後甚至一輩子不願意再碰鋼琴,因為對他們來說鋼琴不再是令人喜悅的樂器,而是一種被逼迫,被壓抑,甚至是痛哭流涕的代名詞。鋼琴,在父母的逼迫下,變成苦痛的記憶。任誰都不想輕易的去碰這種想到都可怕的記憶。所以,他們永遠不再彈鋼琴,想跟鋼琴永別,想跟痛苦的感覺告別。

很多父母抱怨,他們當初花這麼多的心思,花了這麼多的錢培養小孩,陪小孩練琴到最後的結果是小孩一說要彈琴就開始哭鬧,要不然就推說是頭痛肚子痛,每次練琴之前都要鬧半天。在軟硬兼施,好話說盡,手段用盡的好不容易見到小孩從基礎班慢慢熬到小奏鳴曲,再往前推到巴哈,莫札特,貝多芬的「世界名曲」,眼看自己的小孩總算可以熬出頭了,可是這時孩子長大了,叫不動了,他說他寧可離家出走也不願意再碰鋼琴。這時,父母心中那個煎熬真是苦透了,真不知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覺得自己一番心意還不都是為了孩子,而孩子卻不領那個情。最糟的是,小孩還會因為練琴這件事覺得父母老是在壓迫自己,壞了母女一輩子的感情。

如果,你原本沒有意願讓妳的小孩成為鋼琴家,也沒意願讓自己的小孩日後成為鋼琴老師,那麼為什麼不讓小孩輕輕鬆鬆的學鋼琴呢?很多家長讓小孩去學畫畫,去學游泳,去學網球,也沒見到這些父母會在家裡強逼小孩要在家練習作畫兩小時,也沒因為小孩學了畫畫就把畢卡索成為人生的目標; 不會因為小孩去上了游泳課就希望小孩能參加奧林匹克的遊泳競賽;也不會因為小孩學了網球就想要小孩能夠有天能夠打溫布敦。父母在其他才藝方面都能夠非常體貼小孩,都能夠充分理解才藝只是一種興趣的培養,沒必要強逼小孩。唯獨在鋼琴小提琴音樂的領域裡,父母的求好心切特別強。他們老是覺得自己小孩彈琴彈得不好,是一種智商不足,耐力不夠的表現。他們也可能覺得自己小孩彈琴彈不好,他們以後的人生大概其他啥事也也沒希望了。小孩一學鋼琴就希望小孩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去參加什麼英國皇家鑑定考試,要不然就去考個小學音樂天才班,所有能做的夢都在小孩能夠雙手彈琴前規劃好了。如果,小孩要學琴的最終目的已經變質了的話,這種學習終究到底是為了誰呢?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小孩跟莫札特一樣有天分的話,稍加鼓勵他多練點鋼琴也就算了,用不著為了練琴打罵小孩,更不用像貝多芬的爸爸一樣把貝多芬的耳朵打傷造成他日後的耳聾,因為即使憑著有莫札特的天分,小孩在長大的期間失去彈琴的興趣和動力也是成不了大器。沒有高天分的小孩,就讓他們以學鋼琴認識音樂,接觸音樂的世界體會音樂的美,能學多少算多少。有些小孩學會了彈琴,天天有空就坐在鋼琴上自彈自唱,即使五音不全也能自得其樂。有的小孩在收音機上聽了自己愛聽的歌,也會企圖在鋼琴上把它彈出來自娛。如果小孩學琴之後還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去彈鋼琴,領悟音樂的美好,那麼他們學鋼琴的目的也就達成了一半。學琴如果沒有皇家鋼琴鑑定,不參加比賽並不表示一無所成。

小孩練鋼琴不但是追求藝術上的素養,眼腦手的並用,同樣的也是在慢慢培養他們的耐性和對於完美的追求。雖說,學鋼琴的小孩不會變壞,但是父母千萬不要為了虛榮心,更不要為了自己的夢想把小孩學鋼琴變成一場人生最悽慘的惡夢。學鋼琴還是可以以更快樂一點的方式進行,不用把陪小孩練琴成為父母跟小孩互動的唯一方式。與其要陪小孩練琴,讓小孩怨恨你,倒不如陪小孩一起唱歌,一起聽cd,用間接的方式鼓勵小孩領受音樂的美妙,讓小孩一輩子都記得這種快樂的童年時光。

 

 

孩子在國外長大:其他育兒相關話題

http://yoyovilla.pixnet.net/blog/category/13250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yovi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