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朝聖教堂 Wieskirche 是德國境內一個非常有名的聯合國文化古蹟遺產。維斯朝聖教堂跟其他的有名的教堂有點不同,因為這個維斯朝聖教堂不在人口眾多的古城裡,而是位在荒郊野外,在一大片只有森林和牧場的的草原上。維斯朝聖教堂 Wieskirche 在德文本身的意思就是草原上的教堂。
大部分外國遊客去維斯朝聖教堂都是經由旅行社帶路,所以不會有找路的問題。但是自己開車或是自助旅行的人到維斯朝聖教堂要注意路標,因為維斯朝聖教堂附近全都是森林,沒有什麼小鎮,也看不到什麼住家。 我們在很多年前曾經在此迷路過一次,因為我家老爺堅持不相信如此華麗的古老教堂會座落在這種鳥不生蛋的荒郊野外,結果就完全錯過了。
即使到了維斯朝聖教堂,從停車處到教堂還是有這麼一大片的草原。從這教堂在1745年開始建造這個教堂,1983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至今,這個維斯朝聖教堂的周遭環境還是沒有什麼特殊的變化。維斯朝聖教堂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遊客到此參觀,但是德國人執意保護這裡的環境,沒有因為變成觀光勝地而到處充滿旅館,小販和地攤。 維斯朝聖教堂還是維持著孤立在草原的原來面貌。
從教堂外面一無所有的周遭環境,還有教堂本身樸實的外貌很難想像這樣的教堂怎會有什麼特殊之地。
教堂外面的牆上只有這麼一個小小的標誌,謙卑的顯示這是世界文化遺產。
這樣一個尊貴的世界級文化遺產,竟然完全免費,讓所有世界各國的遊客可以在如此美麗莊嚴的教堂內自由的分享當地信徒對上帝的敬愛。德國的政府跟其他某些國家的政府比較起來真是太大方了。
其實這個維斯朝聖教堂在德國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小教堂。一個小教堂裡頭要擠進所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你想做一個看起來有禮貌又有內涵的遊客,那麼請你盡量不要站在教堂中間的主要走道上照相,更不要把走道當成眾人集合的地點,當然,更不需要站在走道上大聲的說話。想要照相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個位置坐下來,安靜的在椅子上觀看四周,也可以坐在位子上不用閃光燈的隨意照相。這樣,既不會打擾到別人,也不會成為聒噪族的成員,更不會成為眾人照片中不受歡迎的身影。
維斯朝聖教堂尊重所有的遊客,但是遊客自己本身應該要瞭解,教堂最重要的不是讓不相干的人等來隨意參觀,教堂不是觀光的勝地,教堂主要是要讓信徒在此禱告,與上帝交流的地方。在教堂裡照相留念鐵定是所有遊客的願望,但是如果只顧著照相,非常自私的完全不顧別人感覺,那麼即使照片照得再美,再多,那也會變成是一種自私自利,沒有禮儀的一種象徵留念。
到了教堂之後,我通常都先找後排的位子坐下(要跟上帝禱告的人通常都會選靠近神壇的位子),所以我習慣性的都先從教堂的天花板先看起。
天花板上的濕畫是由慕尼黑的宮廷畫師 Johann Baptist Zimmernann 所畫的。這天花板據稱是洛可可藝術作品最美麗的一幅。
這應該就是所謂「通往天堂」的門了。
旁邊的柱子,每個雕像都是如此的細微入神。
能想到的裝飾品都擺上去了。
最前面的聖壇是整個維斯教堂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這關係了教堂的最初由來。
在1730年,有兩位修道士為了耶穌受難日的遊行所需雕刻了這個「被鞭打的教世主」。但是,他們在雕刻這雕像的時候,因為在膝蓋上鋪了一塊紅色的亞麻布,所以這救世主的雕像救被染成像是血跡班班的樣子。後來,這個雕像被一個牧場的主人買回供奉在自己牧場裡,結果,有人在這救世主雕像的臉上發現了眼淚。從此以後,大批的信徒遠遠來自瑞士,意大利,波西米亞還有匈牙利來此朝拜,所以他們在1745年決定在這牧場的所在地興建一座大的朝聖教堂。
入口處的這兩幅畫可以大概的敘述這個教堂的由來。
聖壇上的畫也很不錯。
聖壇上有一個縷空的小洞上有一匹小小的銀羊。這羊本身可能看起來不是很了不起,但是請注意一下那洞旁邊像窗簾布一樣的雕刻。那塊藍色的布簾看起來就跟真的沒兩樣。當然,羊後面的壁畫畫得也是天衣無縫,牆上的少女看起來好像是真的在撫摸小羊一般。
這些柱子看起來全是高級的大理石,但是根據旅遊書上的說法,這些柱子全都是石膏假造成的,高級的繪畫功力讓人完全看不出這是假的大理石。
這麼富麗堂皇的天花圓拱即使看起來像是石頭蓋成的,但是聽說也是採用木料建造而成的。
教堂入口處上方的管風琴。
很多遊客或許是因為觀光而來,隨便看一看就走人,但是卻也有很多信徒是專門來朝聖禱告的。在聖壇的旁邊小道擺滿了眾多信徒的禱告心願。有的人為自己生病的親人求健康,有的為自己剛出生的嬰兒祈禱,有的為祈世界和平而許願。這麼多的求願信件中,其中一封來自美國的信最讓我感動。這封信或許是一個年輕的美國人寫的,他說他的叔叔是從德國到美國去住的移民,結果卻不幸死在美國,無法如願的再回到德國。他誠懇的希望維斯教堂能夠幫他把他叔叔的照片放在教堂的小角落,讓他叔叔的靈魂能夠在德國得到安息。
旁邊小窗戶上的小細節。
跟上帝懺悔的小密室。
有不少的信徒從世界各國而來,有的在這裡集體唱個聖詩讚美主耶穌。有的會在這裡親自參與彌撒。有的信徒從美國來,他們隨行的神父會用英文跟他們主持彌撒。還有日本人也有組織這樣的團體,在如此美麗莊嚴的教堂用日文唱聖歌,還用日語做彌撒。當教堂裡彌撒時間開始的時候,所有的遊客都應給予尊重,不要隨意在教堂裡走來走去照相,不應該如同在無人之境一般隨意和無禮。
教堂的門口貼了一張告示,彌撒的時間是在下午四點鐘。如果你不想再參觀教堂的時候被困住,那麼你應該在四點之前完成參觀的行程,或是下午四點半以後再去參觀。
如果你覺得你想要為這個教堂貢獻點什麼的話,這裡有一個不大的奉獻箱可以讓有心人樂捐。
或許有很多東方的遊客因為這麼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竟然是免費參觀,所以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佔了德國人的便宜,很少看到東方人會主動掏出零錢樂捐一下,聊表一點自己感謝的心意。有的人說,自己是佛教徒跟天主教老死不相往來,所以不用買門票,更不用捐錢,反正沒人硬性強迫。回教徒尤其有這種心態,根據資料顯示,當世界上有發生重大天災的時候,回教徒國家的樂捐總數總是位在世界倒數最低的部分(美國和西歐國家的樂捐數常常是高居前幾名),因為他們可能都覺得自己跟他們受災的人沒有什麼關連。東方人也不太流行樂捐,因為大家在廟裡捐香火錢大多都以有所求為前提的。因為要求平安,所以捐香火錢。因為要求大賺錢,所以捐大筆的香火錢。沒有求,就不用捐,因為給和得需要有相當比例的代價關係。東方人往往因為有這種狹義的思想,所以很多住在美國的華裔人士時常呼籲有錢的華僑能夠多學美國人一樣多樂捐,多做一些公益活動。
在德國,所有的信徒每個月都要從薪水裡面扣除宗教稅,從這個宗教稅裡,德國政府把它用來修補德國所有的古老的教堂。這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德國信徒每個月都在繳錢補助教堂的維修工作。即使如此,我還是看見很多德國人都自動自發的在教堂內樂捐,因為他們都明白,要維持一個古老的教堂有多困難,更何況,教堂還要把樂捐的錢捐給世界上其他需要捐助的弱勢團體。那天,要是有德國人看到亞洲人也在樂捐箱上投下小小一枚錢幣的話,他們可能會大受感動。
教堂後面是這麼一大片的草原,燦爛得令人睜不開眼睛的碧綠。
在牧場上自由活動的母雞。我家女兒非常喜歡這種這麼健康的小動物,叫我一定要把它們照下來。
相親相愛的小馬們。你看,那匹小馬還在偷笑呢!
德國南部其他景點 http://yoyovilla.pixnet.net/blog/category/37342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