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混血兒媽媽都會很擔心自己小孩的中文教育。由於每個媽媽的環境不同,立場不同,想法不同,理念也不同,所以我只能在這裡講述一下我們新手媽媽在外國教混血兒小孩中文時的幾個重點和一些會碰到的瓶頸問題。

中國媽媽們要教自己的小孩中文的話,其實重點只有幾個,但是實行起來都有其困難之處。

 

一. 跟小孩只用中文交談。

A. 跟嬰兒說話的時候,可以盡量重複同樣的詞語,不需要蓄意用過多的詞彙混淆嬰兒。

B. 說話的時候可以同時顯示實物或是動作,讓小孩可以同時使用聽覺和視覺學習。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簡單明瞭的語言比較不會混淆小孩。

C. 跟小孩說中文的時候千萬不要夾雜著其他的語言。不要一半英文,一半中文,也不用一半國語,一半台語。盡量使用同一種語言,不要混著使用。如果不得以一定要用外語的話,那麼請整句話都用外語來說,不要夾著任何的中文詞彙。

D. 盡量養成媽媽跟小孩只說中文的習慣,不要有太多破例。過多的破例就會讓說中文的習慣功虧一簣。

F. 千萬不要試圖用外語來解釋小孩聽不懂的中文。中文的詞語只用中文來解釋,說不通,可以藉助實物的圖形或是身體語言來表達。一旦媽媽開使用外語來解釋中文詞語的時候就是小孩中文教育失敗的開端。

 

媽媽跟小孩只用中文溝通的方法,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實是很容易受到挫折的。媽媽們在這個間段的中文教育裡最容易碰到的問題是:

1. 堅持不易。

從小嬰兒出生之後的第一天,媽媽便可以用自己的母語中文跟小孩進行溝通。剛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小嬰兒反正都聽不懂,媽媽自己在家帶小孩的時候用中文跟小孩說說中文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等到小孩慢慢長大開始要學說話,對語言要有所反應的時候,這個期間很多老公的家屬就會非常善意的希望媽媽也用父親的語言教導小孩,免得大家在溝通上有困難。有的婆婆甚至會強行中國媳婦在她們的面前絕對不可以跟小孩說中文,以避免小孩在語言學習上有障礙。很多中國媽媽們為了家和萬事興,通常都會順著丈夫和婆家的意思去做,慢慢的,為了禮儀在外國朋友面前,你也不跟小孩說中文,為了小孩減低小孩的學習壓力,所以媽媽在幼兒班也不說中文,小孩做功課的時候也不用中文跟他們說話。慢慢的,很多媽媽就會發現她們跟小孩使用中文的時間越來越少,當初只想跟小孩說中文的理想蕩然無存。

 

2. 很怕自己的小孩有語言發展上的障礙。

很多混血兒因為媽媽說中文,所以在語言發展上似乎會比其他小孩更慢,尤其是男孩。一個在單一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快一點的或許在十個月左右,慢一點的可能在一歲兩個月就會開始學說話了。在雙重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小孩,一般都可能會比單一語言學習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慢一些。有的一歲多了只會叫爸爸媽媽,有的兩歲了甚麼話都說不出來。這種在語言能力較其他小孩遲緩的現象往往會讓中國媽媽很擔心。 因為太害怕自己的小孩說不出話來,所以為了讓自己安心一點就自己先放棄讓小孩學講中文的堅持。事實上,這些雙語的小孩,很多雖然會說話的時間比普通的小孩還要晚一點,但是他們卻可以同時聽得懂兩種語言的指令,只是嘴巴說不出話來。這種雙語的小孩通常開始說話的時候也就是他們把兩種語言都搞清楚的時候,他們會跟爸爸學說外語,跟媽媽學說中文,每樣東西他們大概都知道兩種語言的名稱。所以,為了怕小孩語言能力的發展比別人遲而放棄中文教育的信念,這是我們中國媽媽們在教導小孩中文過程上第一個大瓶頸。

 

3. 很怕小孩無法分辨兩種語言的區別。

等到小孩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天下所有的媽媽們便會開始擔心小孩所有學習上的表現。使用單一語言的媽媽們擔心自己的小孩什麼時候可以從單字發展到完整的句子。而在家使用雙語的媽媽們,卻會很擔心自己的小孩無法分辨中文和外語。中國媽媽們很擔心自己的小孩咬字不清楚,該說英文的時候卻說中文,該說中文的時候卻說英文,常常搞混,也無法清楚的說出一個句子。如果小孩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有這種混淆的情況,其實是很常見的。雙語的小孩通常都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混亂,之後就會慢慢整理出條序,從兩種不同的語言當中知道該如何變換。因此,如果孩子的媽媽(或是父親)在跟小孩說話的時候,常常夾雜兩種不同的語言,一下子說中文,一下子說外語,一句話沒有統一的語言,也沒有一貫的語法的話,小孩子在學習上會產生更大的混亂。所以,我們媽媽們千萬要記得,跟小孩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用完整的中文詞句,不要夾雜任何外語詞彙。

 

4. 擔心小孩的中文能力好過於外語。

小孩還沒上幼稚園之前通常都是由媽媽在家專心教養,小孩跟媽媽的時間往往長過於跟父親的時間,所以在小孩三歲之前,有些媽媽很擔心自己的小孩竟然中文能力強過於父方的語言。這些媽媽說,他們小孩在家只說中文,到了外面好像人家小孩說的話,他們都聽不太懂。父方的家屬也有可能反應你家小孩的外語能力太差。因為這些媽媽們愛夫心切,又怕自己小孩的外語能力會比一般小孩差,所以就覺得自己在家也應該教教小孩說些外語,蓄意減少自己小孩在中文會話上的學習,漸漸加強外語詞彙。因為有這種心態,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小孩的中文學習動機和環境減弱,外語能力增強。到最後,當小孩外語能力遠遠超出中文能力的時候,小孩再也不願意以不熟悉的中文來表達。中文教育往往又是功虧一簣。

 

5. 小孩不願意再跟媽媽說中文。

小孩到了幼稚園之後,常常會因為其他小孩的關係開始會對種族這個名詞感到敏感。他們會慢慢感覺自己跟其他小孩有些不同。小孩有時會了想要融入團體,不想被視為異體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想要表現得跟其他小孩一樣,只說一種語言,不願意被其他小孩發現他跟別人不同,也不願意讓其他的小孩發現他自己的媽媽跟別人不同,所以他們拒絕再說中文。

當小孩在幼稚園或是小學發生這種狀況的時候,做媽媽的先不要採取強硬的手段,而是盡量用理解和勸說,讓自己的小孩接受自己跟別人不同的現狀。如果做媽媽的可以在其他家長面前自立自強,以自己民族為榮,常常邀請其他同學到家裡跟自己的小孩一起玩的話,這種被同學排擠的問題應該可以慢慢改善。

很多媽媽在小孩開始拒絕說中文的時候,通常都會變得很被動,無力也無心去改善這種現象,到最後的時候總像是做媽媽的一個人在家用中文自言自語,無人理會。不少的媽媽說,小孩不說中文也沒關係,只要他們肯聽中文也就行了,所以這些小孩到最後的時候往往變成連一句中文都說不出口的人。

當小孩抗議不肯說中文的時候,做媽媽的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可以順著小孩的心意。如果小孩只說外語,不說中文,那麼媽媽就應該假裝自己沒聽懂,或是聽不懂小孩說的話,要求小孩一定要用中文說話才行。當小孩用外語請媽媽幫他買冰淇淋的時候,媽媽可以裝作沒聽到,但是當小孩改口說中文的時候就該給予鼓勵,千萬不要以為一次例外沒有什麼關係。小孩的習慣是我們大人慢慢訓練而成的,而不是他們天生就會的。所以,小孩跟媽媽講中文的習慣一定要長時間的養成,千萬不要三天捕魚,五天曬網。如果每天都有無數次的破例,小孩鐵定是無法養成說中文的習慣的。

 

6. 媽媽上班,無暇顧及小孩的中文教育。

很多的媽媽在小孩出生之際都很有抱負,也很有教育的理念,但往往後來因為現實的狀況必須外出工作之後,無暇也無心再顧及小孩的中文教育。必須外出工作的媽媽們,小孩通常都要交給托兒所或是婆家的親人看顧。等媽媽上完班回來,不但精疲力盡,還要張羅晚餐,整理家務,負責帶小孩上床,一家子的事情全都會攬在女人身上。這種狀況之下,很多媽媽們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多餘的力氣再跟小孩子為了中文而掙扎奮鬥,如果小孩還能夠聽懂幾句中文,媽媽就會覺得很高興。

 

7. 媽媽想跟小孩一起學外語。

有不少的年輕媽媽們因為自覺外語能力薄弱,所以想趁機跟年幼的小孩在家多練習外語,免得在外面產生丟人現眼的狀況。其實,媽媽如果想要從小孩身上爭取練習外語的機會讓自己增強外語能力也不是什麼壞事,只是這種練習不會大大增強母親的外語能力,但是卻會大大的減低小孩學習中文的機會和動力,甚至導致孩子連中文都不說的地步。要增強外語能力,做媽媽的可以跟老公學,到學校去學,這種效果也會比在家跟小孩學更強,用不著因小失大。

 

8. 覺得自己的小孩中文程度已經夠好了,不必在家繼續強化中文的教育。

有一些媽媽在小孩小的時候把他們的中文教育做得很扎實,小孩的中文說得不錯,也會認幾個字,讓人覺得這些小孩學習中文真是前途是錦,無可限量。或許是小時太了了,所以有些媽媽就覺得不必再堅持,反正小孩已經夠好了。可惜,中國有句話說得很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中文說得很流利的小孩不見得以後也會如此,因為小孩學東西會許很快,但是忘記的能力也很強。我曾經看過在台灣居住到七歲的中英混血兒,出國兩年就把中文忘得一乾二淨,讓人根本無法相信這麼聰明的小孩居然會這麼健忘。

 

總之,媽媽如果能夠持之以恆的在家跟子女說中文,那麼小孩的中文教育就已經是成功了一半。

 

二,保握小孩每個時期的中文學習要點。

 

1. 零歲到一歲:這個時期只要跟嬰兒多說中文,就可以了,不必要急著想把自己的嬰兒當成神童來教導。這個時期正確的育兒方式遠比教小孩學中文更為重要。

有的新手媽媽很著急,總希望自己的小孩不會從起跑點輸人,所以非常渴望知道這個世界上是否有特效的啟蒙教育,讓嬰兒可以快速學會中文。每一個新手媽媽對於新生兒總是感到很無助,總是不清楚自己對於嬰兒做的到底是太多還是太少,所以每個媽媽的手邊都會有好幾本育兒手冊讓自己可以隨時參考專家的說法。我記得我以前還買了一本有關啟發兒童智能的書。這本書上一直強調胎教的重要,嬰兒教育的重要。這位作者說,如果媽媽在懷孕的時候一直看英文字典,每天聽英文錄音帶,那麼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之下,小孩以後就會英文很好。相對的,如果媽媽在懷孕時期就一直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小孩出生以後也一直唸物理書給小孩聽的話,那麼這個孩子以後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希望就很大。我相信適度的胎教對於小孩的個性是有所影響的,但是這本書這種危言聳聽的論調大概只有沒有生過小孩的待產媽媽才會半信半疑。事實上,我後來發現,很多我認識的太太,每個人幾乎都有買過這本書,而每個買過這本書的人都想把這本書丟掉。

 

2. 一歲到三歲:試著讓小孩從日常會話中學中文。平常也可以讓小孩多學一點兒歌,安排小孩看一些有益的中文兒童節目。給小孩講講中文小故事也是非常有益處的。

很多雙語的幼兒在這個時期時常都會有語言混淆的狀況。不少的小孩在說中文的時候會有點洋腔洋調,四聲的變化抓不準; 在說外語的時候或許會把語尾的子音略過。小孩這種在雙重語言上混淆的情形,雖然有時聽在我們媽媽耳裡有時覺得特別可愛,但是我們做媽媽的卻也應該花點心思重視這個問題。我們媽媽們在跟小孩說中文的時候,盡量咬字清楚,句子慢慢的說,說話的速度要盡量放慢一些。

如果你堅持一直都跟小孩說中文的話,那麼這段時期妳就可以發現妳的小孩已經可以清楚的分辨:跟媽媽說中文,跟爸爸說外語。如果妳的小孩在說中文的時候夾雜很多的外語的話,這或許是證明這小孩的外語詞彙比中文詞彙多很多。反過來,當小孩跟爸爸說話時夾很多中文的時候,這也表示那些用中文來說的詞語是他無法用外語來形容的。如果,這個小孩兩種語言能力都很強的時候,那麼他就不會語言參雜的問題。但是,這個年齡的小孩子通常都會用兩種語言亂說一通。所以,我們做媽媽的在這個時期不用太嚴格要求小孩,只需要要求自己說中文的時候盡量不要夾雜任何外語。

這個時期,到底要加強那種語言的能力呢?如果小孩的外語能力不夠強的話,他們上幼稚園會不會很痛苦?會不會被人欺負?很多媽媽都很疑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這都可以依小孩的個性和學習背景等各項要點來評估。但是,如果做媽媽的想要強化小孩的中文,那麼這個學齡前的年紀其實是最適合的,最容易學習的階段。因為小孩通常上了幼稚園之後,他們便會大量的學習外語,所有的知識和生活上的詞彙都會從學校和同學之間學到。相對的,如果小孩在那個時候的中文詞彙能力遠遠低於外語能力的時候,這些小孩便會開始選擇他們所最熟悉的語言,放棄不熟悉,無法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中文。因此,如果媽媽能夠撇開其他的考量點,堅持小孩的中文教育的話,在這個時期應該都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3. 三歲到五歲:已經可以跟小孩一起念簡單的中文圖畫書。從這些簡單的圖畫書中,小孩就可以認識一些簡單的中國字。住在外國的媽媽們可能會很苦惱中文幼兒圖書的來源,其實,書和故事都不必多,只要掌握每個故事重重覆覆讀很多遍,次數多到小孩幾乎每句話都可以背出來的地步,那麼讀故事書的功用就達到了。

在這個階段,有不少的中國媽媽們很沈迷所謂的讀經班。在台灣,學齡前的幼兒都會去參加讀經班,讓小孩從三歲就開始背弟子規,試圖用讀經來認字。迷信讀經的人也以為只要小孩子會讀經,那麼他們的行為舉止就會自動的變成人人稱讚的模範生,所以他們覺得讀經是小孩成為書生聖賢人的唯一途徑。事實上,如果小孩願意接受,適當的讀經是不錯的,但是有些父母過度迷信讀經,讓小孩每天去背誦七小時的經書,這就有點走火入魔。讀經的小孩可能會變好,但是,讀經的小孩也不是每個都因為讀經而變成知書達禮。

我曾經去聽過台灣讀經班創始人的演講。在這演講裡,他說海外的僑胞和外國人根本不用去上什麼中文學校,只要讀經,他們就可以在三年內把中文讀通。他也說,德國講究通才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失敗。他個人認為,小孩子只要讀經,萬事就可以通,所以這也就是台灣目前教育最大的失敗之處。這些只想推廣讀經,就全盤否定其他教育論點的理論,我有點聽不下去。我覺得小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就像是棉花一樣,可以吸取很多的常識。中文認字,讀論語,背孟子都不是他們人生的唯一。他們在幼兒時期應該看得多,聽得多,體會得多,讓他們可以多方的摸索,啟發他們對自然的好奇,對美的鑑賞,而不是成為一個只會背書沒有思考能力的機器人。況且,在海外的混血兒學習背景跟台灣小孩相差很大,住在外國的小孩不論是對話能力或是詞彙能力都比台灣土生土長的小孩有差距。住在外國的小孩學中文還是必須從普通對話和擴充生詞為起點,而不是炫耀式的叫小孩到處背弟子規給朋友聽。與其要天天背論語,背弟子規到不如多聽多讀一些有趣的童詩和故事。同樣是背誦,從背童詩或是唱兒歌當中,小孩更可以學到平易近人的白話對話,發掘小孩自己有興趣的題材,得到活潑有樂趣的啟動,不會誤以為中文就是一種死背的語言。

 

4. 五歲到八歲。

小孩一進入學齡前的年紀,很多媽媽就會考慮自己的小孩到底要上什麼中文學校。到底是要學漢語拼音呢,還是注音符號?要學正體字呢?還是簡體字?對於這種紛爭和考量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閱「要不要學注音符號的爭議」做為參考  http://yoyovilla.pixnet.net/blog/post/23894144

雖然每個媽媽的考量都有所不同,但是,我個人還是覺得台灣媽媽們如果讓小孩學注音符號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注音符號並不難學,只是注音符號被很多不懂注音符號的人給惡名困難化了。我們台灣人學注音符號,就像是中國人要學英文字母一樣自然,全都是要花時間學,沒有什麼難易之分。很多人為了要不要學注音符號而到處爭論,事實上都是白費力氣。如果你想要用台灣當地的教材學標準的正體字,那麼小孩就學注音符號不用學什麼漢語拼音; 想要學中國的簡體字就學漢語拼音。那些想學正體字但是又不想學注音符號的,在短時間看來很像是一個學中文比較簡單的捷徑,但是就長遠學中文的這條路看來,這是費力又缺乏效率的方法,根本不值得考慮。但是,如果妳的小孩根本沒有興趣學中文,而妳本身也沒對自己的小孩的中文學習有長遠計畫的話,那麼用漢語拼或許可以讓小孩簡單學點基本的中文字。

至於要學正體字或是簡體字,這也全由做母親的自己決定,不必太過依賴別人的說法。很多來自中國的媽媽會問:「台灣那麼難的注音符號,這麼複雜的正體字,哪個小孩學得來啊?」對於這種不明就底的問題,台灣媽媽們可以一笑置之,不必太在意。學簡體字的人,通常不會因為他們學簡單的文字就變得更聰明,學正體字的人也不會因為學正字體筆畫多而變得更笨,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多替小孩子擔憂這種杞人憂天的問題。更何況小孩學會正體字之後要猜簡體字的讀法也比較簡單,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不管妳的小孩選擇正體字或是簡體字的學校,我們做媽媽的不能因為小孩開始上中文學校之後就以為自己教小孩中文的責任已了,可以鬆懈下來了。事實上,在海外的中文學校因為每個家長對小孩的要求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一個班級裡頭極有可能有各種不同年齡和程度的學生。有的小孩已經會說中文,到中文學校只想學讀書認字; 而有的學生卻是一句中文也不會說,連「你好,謝謝,再見」都必須在學校裡重頭學起; 十歲的小孩也有可能跟五歲的小孩是同學,因為他們的程度可能相差不遠。在海外的中文學校,不但學生的程度差異很大,連家長的想法都南轅北轍,湊不到一塊。有的家長非常希望小孩能在中文學校裡認真學好中文,希望小孩長大之後能夠讀點中文書; 有的家長送小孩到中文學校只是想讓小孩認識其他的混血兒,到中文學校以輕鬆的心情學幾句會話就夠了。一個中文班,可能有每個星期都不做功課的小孩,也有可能嫌功課太少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之下,中文學校的老師通常都必須考慮到班級大多數小孩的程度和要求來做學習進度上的調整。這就是說,如果妳的小孩在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情況之下,即使妳的小孩進了中文學校也很有可能達不到家長十分之一的期望。因此,我們家長不能光靠中文學校老師的教導來增強小孩的中文能力。這一點,是我們每個媽媽都必須要有的認知。最好的方法是:媽媽自己在家給小孩額外的教材和功課,而中文學校當成是小孩複習中文的管道。

在這個階段,很多非常積極,形同中國虎媽的人就會開始要求小孩子每天一定要寫兩頁的中文字。有的中國媽媽很得意的說,他們的小孩兩歲半的時候就會認五十多個中文字,三歲半的時候就開始寫字。這種得意兼炫耀的告白,常常會讓很多媽媽們聽得心驚肉跳,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智能上的遲緩現象。自己的小孩六七歲竟然連一個中文字都不會寫的媽媽們都不必害怕,也不必為小孩感到悲傷,因為學中文是一條很長的路,即使跑得快的兔子們早期領先很多,但是慢慢爬的烏龜到最終也未必不是贏家。穩紮穩打,先穩固的打好小孩會話基礎,讓小孩不排斥中文的學習,這就算是達成小孩的中文學習的目標之一了,至於幾歲會認字,幾歲會寫字不必太在意的去跟其他孩子做比較。

 

無法熟寫中文字通常是很多海外小孩學中文的最大障礙。中文字要能認就已經不容易,因為中文字的結構跟德文英文有很大的差別,無法從字的本身連貫到字的發音,所以這對於很多已經習慣外語拼音的混血兒來說是很有困難度的。再說,要會熟寫中文字也必須靠練習,不常寫,不常讀中文的小朋友,要默寫出中文字來就會變得很困難。如果,小孩在這個時期,中文的讀和寫不能同時兼得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把心思和重心花在閱讀的能力上,而不是逼小孩子寫字。有很多成功了例子顯示:小孩如果能有大量認字的能力,他們有能力可以自行閱讀簡單的中文書的話,他們就不會對中文的學習感到嚴重的挫折感。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們這些混血兒的媽媽們大可不必每天拿個棍子強逼小孩寫一頁又一頁的中文字,讓小孩感到痛不欲生。讓小孩熟讀文章進而認字,這遠比寫字更重要。

 

在這幼童年齡的階段,小孩在家所讀的中文課外書籍可以是世界有名的兒童讀物中文版,不必限定小孩一定要讀我們的中國故事。在選擇兒童讀物的時候不必只有顧及學中文的考量,更應該把啟發小孩心智,塑造其樂觀積極心態做為更重要的考量。那些不合乎現代思考模式的傳統兒童故事,例如那個以悲劇收場的童話故事「美人魚」,或是我們中國有名的「二十四孝」等故事書,建議等到小孩思考能力成熟的時候再看

 

有些很積極的媽媽在小孩學齡前的時候,因為太想求好心切了,所以就會毅然截然的自己帶著小孩會台灣或是中國,讓小孩可以專心一致學中文。也有些媽媽甚至會把小孩自己一個人送去中國給姥姥帶個一兩年再回家,以為這樣小孩不但可以學好中文,也可以就此省去在外國自己必須孤軍奮鬥教小孩中文的辛苦過程。只為了單單學中文,有必要把小孩單獨送回中國嗎?有必要把一個家分成兩個家?很多人覺得小孩小的時候很容易適應環境,也很容易忘記痛苦,所以這個時候把小孩送去中國是最佳時機。但是,小孩雖然無法明確的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或許在長大後也無法清楚的記憶小時候的事情,但是很多讓小孩當時恐懼,害怕,被拋棄的陰影都會在小孩的心靈留下永遠不可磨滅的痕跡,造成一輩子的影響。而且,這些小孩回到外國父母身邊之後又還會有一段很難適應的期間,這對小孩日後整個人格,情緒的發展,都會造成有不可言喻的重大後遺症。再說,這些小孩即使曾經因為成時間待在中國,但是回到外國之後如果沒有繼續加強,他們的中文會話能力還是會日漸大量流失。因此,把幼小的小孩送回中國學中文的絕對效果有待評估。

 

5. 九歲到十二歲。

小孩到這個年齡就開始慢慢懂事,而我們這些媽媽在這個時候也應該慢慢的為小孩即將來臨的叛逆青春期做準備。小孩在這個青春期來臨前的階段,不管是學中文,或是人格上的教養,這都是我們做其父母最需要艱苦奮鬥的階段。

因為現在的小孩青春期都來得早,尤其如果小孩是在講究小孩人權的歐美國家長大,很多小孩大約在十歲左右就會漸漸出現頂嘴,故意反抗長輩,蓄意蔑視中國文化的叛逆行為。如果我們做家長的想要減輕自己小孩因為想反抗而罷學中文的叛逆行為,那麼我們就應該儘早為小孩打一點文化預防針。因此,小孩大概從九歲開始,我們這些混血兒的媽媽們就要盡可能增加一些機會教育,讓小孩可以多方瞭解我們中國人的習俗,甚至灌輸尊師重道的觀念,慢慢的讓小孩瞭解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不同的某些差異。

 

這個年齡層的小孩也因為心智大開,所以在中文的教材和閱讀題材方面要慢慢脫離幼兒童話的範圍,但是如果小孩的中文程度還是很差的話,那麼內容難一點,文字又要很淺顯的教材就會很難找到。如果小孩的中文程度不好,對幼稚的文章又沒興趣的話,這時可以讓小孩學一些現在流行的中文歌曲,例如周杰倫或是王立宏,讓他們一面可以學到中文歌詞,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們不會和中國的流行趨勢脫節,這是一箭雙雕的中文學習方法。在會話方面,家長應該慢慢提升語詞上的難度,盡量多用一些比較難一點的詞彙,讓小孩能夠慢慢從童言童語的中文程度往上提升。

 

在小孩慢慢步向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會發現,他們小孩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話或許會很不引以為然,好像根本就沒有在聽,故意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事實上,他們雖然外表裝酷,但是他們都有把父母的教誨聽進心裡。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多多少少都會在孩子的心裡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到青春時期的時候就有可能自然發酵。所以,我們這些媽媽們一定要堅持我們的信念,跟小孩奮戰到底,不要因為小孩不想聽嫌父母嘮叨就輕言放棄。要記住:我們如果現在不做,小孩一旦到了青少年期更會是像脫韁的野馬,我們做父母的介時想管都管不住了。

 

6. 12歲以後。

基本上小孩一旦上了中學之後,他們的行為舉止,學校的學業幾乎都已經有定型的模式,父母對小孩的影響力日漸微薄。在12歲之前中文是勉強在學基礎課程的小孩,到這個階段他們很有可能就會吵著不去上課,甚至自己蹺課,或是以不做功課的消極態度來向父母抗議,以任何方法來爭取到可以偷懶停學的目的。相對的,那些中文基礎已經打好的,學習中文已經成為日常習慣的小孩大概都還可以保持學習中文的動力。

 

小孩學中文的成果到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成敗的關鍵。此時放棄中文的小孩,可以說是功虧一簣,白費功夫。有些小孩甚至企圖把中文全部忘光光,連自己的名字都推說自己不會寫了,蓄意以這種不可思議的後果來證明母親這麼多年來的用心是白費心機。媽媽們對於小孩這種舉止不必太傷心,因為當小孩正值青春期的時候,他們很多行為和言語常常會被亢奮的荷爾蒙給左右,常常故意有可能說些很傷父母的話,蓄意做些傷害父母感覺的事來證明自己已經成長獨立,所以做媽媽的不用太在意小孩這些幼稚的行為和語言。不管如何,有不少的媽媽們會感到很怨嘆,覺得自己以前的努力全都浪費了,很有一事無成,教子無方的嚴重挫折感。但是,這些曾經努力過得媽媽們不用自責得太早,因為小孩的人生還很長,妳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小孩什麼時候必需用到中文。有的小孩到大學的時候竟然想要主修中文,而且有不少從小不屑學中文的混血兒,甚至華僑的小孩在外國長大後竟然要回台灣或是中國找工作。當這些小孩才突然自覺書到用時方恨少,察覺自己的中文爛到連求職欄都看不懂,要面試的時候連人家給的名片也看不懂大字一個,他們那時百般的後悔也都來不及了。這個時候,他們不但不會自我反省,反而還會怨恨自己的母親當初沒有強逼他們學好中文。

 

那些小的時候沒把中文學好的小孩,等到大了知道靠著中文可以更容易找到工作的時候,他們有些人便會著急的想要找各種可以迅速學好中文的管道。有的孩子趕快去找什麼孔子學院,有的就乾脆花個一年的時間到中國或是台灣的語言中心專心學中文。但是,語言沒有速成的捷徑,不管年輕人的心裡有多著急,中文基礎不好的人即使花一整年的時間,成就還是很有限。當然,有些家長會說,他們這些孩子一年之內就可以學會中文會話,會讀一點中文字,真的是很厲害,心中還有點暗自竊喜,覺得自己的小孩從小沒學中文也沒有什麼大損失。可是,這些家長在得意,嘲笑那些花時間和心血培養小孩中文能力的媽媽的時候,他們或許應該察覺一下,他們的小孩花整整一年的時間在中國學中文,或許中文程度可以高到相當人家中國小孩一年級的程度,但是那些從小就努力學中文,沒有中途放棄中文的孩子,即使他們沒有花一年兩年時間回中國專讀中文,他們的中文聽說寫的整體程度還是遠比這些只學一年中文的人高出很多。

 

學中文,絕對不會是小孩生活中的唯一。但是,教我們小孩把中文學好絕對會是我們這些中國媽媽們可以送給我們小孩最好的一份禮物。至於這份禮物要怎麼給,給多少,全由媽媽自己決定。

 

 

其他有關小孩在外國長大的文章  http://yoyovilla.pixnet.net/blog/category/13250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oyovilla 的頭像
    yoyovilla

    閒閒 桂夫人

    yoyovi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